持續進步、努力不懈的名牌:Dynaudio Confidence 60開聲聆聽

Dynaudio Confidence是目前新一代產品中的旗艦系列,其中最頂型號便是Confidence 60,台灣代理鈦孚音響在自家音響室中便陳列了一對,搭配全套Audio Reseach系統招待貴賓,所有器材都是一時之選,我也趁機前往聆聽一個下午,聲音令我相當驚豔。

Dynaudio Confidence採用最新技術,對比過往型號有不小變動,今日我聆聽的是最大的Confidence 60,也是目前品牌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台幣定價為195萬。Confidence的整體幾乎是全新設計,從箱體、前障板、高音單體、中音單體、低音單體、分音器、低音反射孔乃至DDC技術都有改變,但原廠仍然沿用這個經典系列名稱,宣示聲音仍然保持過去Dynaudio的精準特點,並提供更加優異的全面表現。

搭載全新高音與Hexis設計
全新高音單體稱為Esotar3,一樣採用編織絲質軟半球振膜,這是原廠認為聲音最自然的振膜材料,從外觀看沒變化,但是在單體內就很不同,新高音的改變也直接影響了前障板、分音器與DDC的設計。Esotar3是延續Esotar2進化而來,後者使用在Contour與前一代Confidence上,Esotar3結合用在屢屢得獎的40周年紀念喇叭中的氣流優化技術,並提供大空間後腔室減低共振、優化阻尼,使用強力釹磁鐵為驅動系統,大幅提高靈敏度與控制力。在Confidence系列中,高音單體只使用一個,因此在分音線路上更單純,能量耗損更少,加上磁鐵的改動,最終Esotar3比起Esotar2的效率大幅增加。

Esotar3並有了一個新變革,增加了名為Hexis的設計,這是由複合材料製成,放置在非常靠近軟半球振膜的正後方,在Hexis上有許多精心設計的開孔。Hexis的作用是消除振膜工作時,對單體內部產生的共振,開孔能夠打散消除後腔內駐波,避免反饋影響振膜工作。設計團隊耗費時間不斷嘗試材料與開孔位置、密集度、形狀後,再透過Jupiter測量後反覆修改得到的成品,除了Confidence以外也使用在Evoke的高音單體內,未來不排除使用在更多新喇叭中。

二代DDC鏡像反射控制
Dynaudio的初代DDC反射控制設計非常成功,在多數人聆聽音響的空間中,或多或少都有在牆面上使用聲學處理,甚至在平面上就自然存在許多可吸音的軟性物品,例如窗簾、地毯、沙發等,但是天花板卻是很多人無法做任何調整的,實際上多數空間天花板距離喇叭往往比側牆更近,但卻無法解決反射過多的問題。Dynaudio注意到這個問題後,開發了初代DDC,透過兩個高音單體的分音設計,產生反相聲波,令其在天花板與地板時達到相互抵銷,消除75%來自天花板和地板的反射音。這也是以往Dynaudio落地喇叭使用兩個高音單體的原因,絕非單體能量不足,而是為了DDC的效果。

建立於初代DDC設計上,新的第二代DDC Lens能夠達到相同的水準,但僅需一個高音單體與簡單的分音器,加上全新的Compex前障板,達到相同的導波效果。DDC Lens也同時與中音單體有良好合作,除了控制了上下反射以外,還增加水平聲波擴散能力,讓更大範圍的聆聽位置都能有優異的聲音效果。

中央高音振膜周圍深黑色的部分是鋁質框架,與高音單體先固定在一起,然後再與周圍灰色的Compex複合材質前障板固定。中音與高音單體也是僅與前障板固定,不與箱體直接接觸,降低單體與箱體間的相互共振影響。賀威先生進一步解釋,喇叭箱體採用MDF,MDF由木頭擠壓製作,中段部分通常剛性較低,強度不足以直接鎖上單體,因此設計上單體鎖在前障板上,前障板則與箱體周圍固定,一來固定位置選擇剛性較高處,二來固定面積更大同樣提高強度。

加強驅動力的個別設計
New Confidence還使用了全新的長衝程低音單體,純釹磁鐵驅動系統提供更強的能量,原廠認為不同喇叭單體的音圈因應不同負責頻率應有不同設計,Confidence 20書架喇叭仍然採用鋁線音圈,Confidence 30、50、60則使用銅線音圈,釹磁鐵的強力電流足以駕馭銅線音圈,同時降低音圈筒的重量,讓整體驅動力維持高標,並保持氣隙與通風散熱能力。低音振膜仍然是Dynaudio開發的MSP振膜,而在落地喇叭的款式上,振膜會稍微厚一些,提供更高的剛性。原廠以更高驅動力增加能量感,保持Dynaudio一貫的反應速度。

新的中音單體最大特點是振膜與懸邊的改變,同樣與前障板完美配合,這次使用的單體懸邊並非凸出或內凹,而是平直的角度與前障板切齊,讓聲波擴散角度更大,且不會因懸邊凸起產生聲波折射或共振,順著前障板的延伸擴散聲波,與新設計的高音單體、前障板完美配合。

全新前帳板好聲又好看
前障板是這次New Confidence最重要的改動之一,首先使用的Compex複合材料能提供非常好的剛性與阻尼,用手指輕敲前障板是毫無共振的聲音。另外前障板肩負了固定單體的任務,並讓不同單體間或是與箱體間免除相互影響的環境。另外更重要的,前障板是新一代DDC Lens的關鍵部分,Compex材料易於加工,能夠製作出DDC Lens設計中所需要的角度和曲線,而且不會因為時間而產生變化,這是MDF木質材料難以做到的。

New Confidence的低音反射孔採用向下發聲,而且反射孔不單單只是一條簡單的通道,而是經過精密測量後設計,會將低頻能量導向喇叭的兩側,每一款的低音反射孔設計不盡相同,皆為量身打造。在反射孔下方還有一塊喇叭底板,低音反射能量會先接觸喇叭底板再導向兩側發出,並不會直接接觸地板,這讓用家不必擔心不同的地板材質會造成不同的聲音效果。

搭配的Audio Research有最新的Reference CD9 SE播放機與Reference 6 SE前級擴大機,另外配置兩台GS150後級擴大機。

特別一提的是GS150後級擴大機,本機原來為雙聲道設計,但在鈦孚音響詢問下,原廠透過調整將其變更為單聲道設計,原來使用4隻KT150真空管推動兩邊聲道各150瓦的功率,現在拿來專門對付單邊聲道。這也提供給原來GS150用家一個升級選項,不須將器材更換,只要再添購一台GS150便可成為兩部單聲道擴大機配置。

從後面板看出端倪,輸入訊號由原來左右雙聲道變更為單聲道,看起來雖然同樣輸入兩條訊號線,但實際上都是同一邊聲道的訊號,將訊號線本身輸出部分改為一分二。喇叭端子輸出則使用一般喇叭線後,另以跳線連接,這是原廠提供的連接方式,不會有問題。

最好的一次聆聽經驗
先說結論,我到鈦孚音響試聽室聽過很多次不同系統,大多都是由Audio Reseach、Constellation與Dynaudio不同型號的組合,而這次是我聽得最滿意的一次,我也注意到這次的喇叭設定位置與以往有較大差異,朝向後牆更近了不少,雖然空間相同,但足以見得代理商是相當認真在每一次不同系統中設定。

飽滿厚實的聲底
播放香港音響展紀念輯《2015原音精選》,在Eva Cassidy的演唱中,歌聲相當飽滿,尾韻悠長,空間感很好,系統展現出細微動態與聲音的底質,小音量時細節依然清晰,而且聲音仍然厚實。在〈What A Wonderful World〉三重奏當中,大提琴的琴箱共鳴非常順暢,形體均衡一致,速度穩定不拖延,音色屬中性帶著微暖調,而鋼琴琴鍵落下的重量和彈性都非常切實自然。

極低頻令人吃驚
再播放《Touch YELLO》,我發覺這套系統的低頻極佳,在這張專輯第1首歌曲〈The Expert〉中有極低頻的收錄,而這次是我聽到最明確的一次,無論是下潛和能量都非常足夠,搭配其他頻段的打擊樂器也維持著均衡的表現,整體低頻非常優異,我對於擴大機能提供的速度和控制力非常滿意,而Confidence 60重生出的極低頻也超乎我的預期,在這之前我甚至沒在這張專輯中聽過這麼好的極低頻重生。

細節精準度再現
最後撥放了Diana Krall的《Live In Paris》,整體呈現出室內的音樂包圍感,而且是深邃的舞台距離,中頻段與高頻段就如以往Dynaudio給我的精準感覺,但在低頻段則超越了過去我的聆聽驚豔,對爵士樂中出現的Bass或鼓組有著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聲音的流暢度、厚實感甚至帶有些微的彈性與韌性,整體聽起來就是很穩定、綿密的聲音。系統的細節依然清晰,就如Diana演唱時的豐富聲線、表情都能透過音樂流露出來,每一樣樂器的分離感非常好,同時相當均衡,一套好的音響系統該有的都發揮出來了。

Dynaudio Confidence 60落地喇叭焦點
●丹麥原廠全新設計
●全新Esotar3高音單體,新增Hexis設計
●二代DDC Lens反射控制,僅需1個高音單體
●全新Compex前帳板材料與擴散設計
●全新長衝程低音單體,純釹磁鐵
●向下低音反射孔設計
●定價:NTD 195萬

Dynaudio Confidence 60落地喇叭規格
●靈敏度:87dB
●IEC承受功率:600W
●阻抗:4歐姆(Minimum 3.7 Ω @ 71Hz)
●頻率響應 (± 3 dB):29Hz–22kHz
●箱體設計:向下低音反射孔
●分音器:3音路
●分頻點:200、2580Hz
●分音拓樸:2nd/3rd order with DDC
●低音單體:2x23cm MSP
●中音單體:2×15 cm MSP
●高音單體:28 mm Esotar3
●重量:66.2 kg/145.9 lbs
●尺寸(含角錐):432 x 1679 x 517 mm

台灣總代理 鈦孚音響: http://autek.com.tw/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南路一段57號2樓

鈦孚音響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audiotaifu/
Dynaudio: https://www.dynaudio.com/dynaudio
更多Dynaudio的報導: http://my-hiend.com/wp/category/brand/dynaudio/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