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芽耳機的終極音質:HiFiMAN Ananda-BT平面振膜耳機

大家想買藍芽耳機大多是想到耳塞式設計,行動方便且密閉性佳,在通勤或是環境吵雜時很好用,但是久戴後容易讓耳朵較不舒服。中國耳機領導品牌HiFiMAN推出了一款耳罩式藍芽耳機Ananda-BT,將之前推出的Ananda改為藍芽無線版本,單體採用HiFiMAN特色的奈米級平面振膜,內建高規格DAC與平衡耳擴電路,使用便利之餘還提供高水準的聲音品質,本文便透過實際使用詳細介紹Ananda-BT的優勢之處。

平面振膜藍芽耳機
其實搜索網路上的耳罩藍芽耳機,品牌品項選擇非常多,但我大多看到的還是封閉式設計,強調與環境周圍的聲音隔絕,避免周遭聲音影響到自己聆聽音樂,同時也避免自己耳機音樂影響到旁人。但其實有許多人是想在家裡使用藍芽耳機,儘管空間中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能保持移動方便,這時你可以考慮開放式設計的耳罩耳機,例如HiFiMAN Ananda-BT。

超級奈米級振膜
Ananda-BT是強調高音質的藍芽耳機,當大多人想到藍芽耳機就是居於劣勢的音質,但Ananda-BT的存在就是要打破此規則。首先Ananda-BT是從原來的有線耳機Ananda延伸而來,在單體製作與整體設計上都是相同以音質為先的走向。

HiFiMAN推出了許多平面振膜設計耳機,這是設計團隊的招牌,使用奈米級製作非常薄的大面積振膜,在此振膜上已有多年研究與成品經驗,在歷代旗艦耳機上都是主打此奈米平面振膜,Ananda-BT不但沿襲這個技術特點,使用的更是新一代超級奈米振膜技術”NEO Supernano Diaphragm”,比過去的振膜更薄了80%,可以提供更快的反應速度,更活生的細節音像。

聲音更全面均衡
使用平面振膜的耳機相比動圈式耳機有兩個最主要的好處,首先是能夠降低振膜的重量,振膜越輕驅動上就更快速,而且重播的頻率響應也會更高,舉例喇叭單體上使用極薄極輕的鋁振膜便是類似道理。第二是平面振膜面積比較大,大家可看各品牌的平面振膜耳機都比較大,也無法做成耳塞式耳機的形式。而且音圈是均勻黏貼在振膜兩側因此振膜工作上比錐形振膜更為均勻,能降低相位失真,聲音的空間訊息損失較少,因此平面振膜耳機的音場空間感一向比動圈式耳機要好。

Ananda-BT在外型上與Ananda幾乎完全一樣,平面單體振膜外側使用柵格設計,留下許多大孔隙。讓聲音除了向耳朵傳遞,也能向外側空間傳遞,這樣減少了耳罩內的聲音反射,可以得到更清晰透明的聲音,更能夠獲得優異的空間感,在音場的形塑上更加廣闊。

極具經驗的解碼與擴大電路
藍芽耳機內部比起有線傳統耳機增加了DAC電路與擴大電路,這兩點同樣攸關聲音品質,HiFiMAN原本在音樂播放器上就有很好的產品,例如我們曾評測的R2R2000旗艦播放機,而Ananda-BT DAC電路的設計師與設計R2R2000是同一個人,設計架構上是類似的。DAC電路並不僅單看使用的解碼晶片,還需注意轉換為類比訊號後的濾波與類比電路設計,這也是許多獨立數位類比轉換器使用相同解碼晶片卻有不同聲音結果的原因。在擴大電路上,設計團隊針對藍芽播放方式的電流需求設計Ananda-BT的擴大晶片與電路,完全客製。

藍芽傳輸規格差異比較
再來便是能支援的傳輸規範,Ananda-BT強調高音質,因此傳輸品質非常重要,否則也難以凸顯出單體、數類轉換電路、擴大電路的優異。Ananda-BT支援現在市面上所有的高音質無線藍芽傳輸編碼,包含HWA、LDAC、Qualcomm aptX HD、Qualcomm aptX,當然也支援一般藍芽傳輸。很多人可能不曉得這些藍芽傳輸編碼的差異,我也簡單說明一下。

採用無線連接,因此需要操作控制鈕,一個是功能紐,另一個是充電紐,上方Type-C接口可連接充電插座或與電腦對接USB線,改以電腦有線傳輸提供音樂檔案或充電。3.5mm輸出是拿來連結收音麥克風的,Ananda-BT也考慮到了遊戲族群對耳麥的需求。

三種最高規格藍芽傳輸
HWA全稱Hi-Res Wire less Audio,基於LHDC支援的新一代無線傳輸編碼,屬於目前三大高解析傳輸之一,中國華為是核心成員與推廣者,實際上操刀者為台灣Savitech,能以900kbit/s的藍牙連接傳輸最高24bit/96kHz音樂訊號。華為2018年推出P20後的手機都支援此傳輸編碼。

LDAC則是Sony制定的無線藍芽傳輸編碼,能以900kbit/s的藍牙連接傳輸最高24bit/96kHz音樂訊號。Sony除了自家設備使用以外也開放給Android 8.0以上系統無償使用。

Qualcomm aptX-HD則是高通主推的高解析無線藍芽傳輸編碼,大概是市面上較常見的高解析藍芽傳輸編碼,提供最高576kbit/s的藍芽連接傳輸最高24bit/48kHz音樂訊號,提供高達20kHz的音頻頻率和至少120dB動態範圍,雖然稱為HD但實際並未到達24bit/96kHz。在延遲控制上有出色的表現,48kHz時延遲能低至1ms。

以上三種主要的高解析藍芽傳輸編碼都能在Ananda-BT上使用,但是播放音樂的設備例如手機、平板、電腦也必須至少具備這些傳輸編碼的其中一種。舉例來說iPhone 8後的機型僅支援藍芽5.0,並未支援以上三種傳輸編碼,而是以杜比的AAC編碼進行藍芽傳輸,而華為P30就支援了上述三種高解析編碼傳輸編碼。所以不僅是Ananda-BT,選購與聆聽藍芽耳機時也要知道輸出訊號的設備是否具有相對應的傳輸支援,才能聽到真正的實力。

連線配對或是充電時會有相對應的燈號顯示狀態。

不須煩惱搭配問題
Ananda-BT已經包含了解碼電路與擴大電路,規格上阻抗為35歐姆,靈敏度為103dB,這就純粹參考就好,因為不再需要另外搭配耳機擴大機,使用手機或電腦以藍芽連接時音量約設定在5成到6成間就很足夠了。另外Ananda-BT可以用USB線連結電腦以有線連接的方式播放音樂,音量必須再提高一點。Ananda-BT也可以用附贈的USB線連接任何充電設備,但連結電腦時無法同時充電和用USB播放音樂,只能擇一 ; 不過充電時可以同時用藍芽播放音樂。

音質優異乾淨透亮
莫札特的三重奏《Mozart: Trio K. 496 & Trio K. 442 (Completed by Robert Levin)》,這張由Alain Meunier演奏鋼琴、Hilary Hahn演奏小提琴、Robert Levin演奏大提琴,錄音相當不錯。以Ananda-BT播放時,聲音乾淨透亮,細節與動態充足,音樂是有厚度而並不淺薄。Trio K. 442曲子相當活潑,節奏明快,而這張專輯演奏起來中規中矩,比較理性,聆聽一會就能讓心情感覺非常平靜愉悅。Ananda-BT光在這專輯中就能聽出它的價值,以無線藍芽評論聲音,音質已經是很難苛求,以高音質為本的目的已然達到,並有很理想的音場開闊性,基本上不存在長時間聆聽的壓力。

低頻聽來龐然Q彈
在Malia演唱的《CONVERGENCE》第一首〈Celestial Echo〉開頭電子鼓的低頻必需得重播出龐然且彈而不轟才會震撼好聽,接著在Malia的歌聲上要能展現出細節、厚度與難以言喻的迷幻魔力,在歌曲中有許多電子音效形成的音像位置飄忽感,但實際仔細聽每個聲音都有清楚的定位,不可模擬兩可或糾結一團,而以上在Ananda-BT播放下通通能夠輕鬆展示,聽來格外過癮,令人難以自拔。Ananda-BT是相當高水準的藍芽耳機,如果考量到使用和搭配的便利性,甚至比原來的Ananda更值得收入,HiFiMAN的高階平板耳機聲音不必質疑,但在推力與售價上並非親民,反觀Ananda-BT是主動式設計沒有推力問題,在原廠內絕對是通過無數測試比較才定案的專用設計擴大電路,在我實際聆聽音樂時證實其所言不假。

不容忽略的全面性
再播放了《A Star Is Born》電影原聲帶,無論在哪一首歌曲,Lady Gaga的聲音與演唱情感都是第一流的歌手,這張原聲帶每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效果,其中我最喜歡〈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既有敘述式演唱也有高潮爆發,歌聲音像較大較近更能展現Lady Gaga從頭到尾透過歌聲流露出的情緒,Ananda-BT重播細微至尾韻與呼吸都相當清楚,成功令人瞬間回憶起電影演唱時的片段。〈Look What I Found〉曲風則較為輕快,歌聲更多的高亢清亮,更像流行音樂但依然掩蓋不了Lady Gaga的演唱功力與才華。在試聽Ananda-BT期間聽了不下20張不同類型音樂專輯,幾乎都是很棒的聆聽經驗,甚至能讓我更注意到平常沒注意的歌手和音樂,Ananda-BT是一隻成功且全面的藍芽耳機,HiFiMAN的耳機產品很多,但Ananda-BT是特別值得關注的,如果他被大家忽略了,我會覺得非常可惜,省略了搭配問題,繼承一貫的設計與音質,而且是人人都可入手的價格,真的可以試著聽看看,或許你會對藍芽耳機改觀。

ANANDA-BT焦點:
● 超級奈米級平面振膜
● 開放式耳罩設計
● 內建高規格解碼電路
● 內建高規格擴大電路
● 支援各種高解析藍芽傳輸
● 可用收音麥克風通話,適合遊戲族群或手機通話
聲音特色: 聲音具有厚度,乾淨通透,音場開闊
搭配建議: 使用高解析藍芽傳輸如Qualcomm aptX-HD、LDAC、HWA的訊源可有驚人音效

ANANDA-BT規格:
重量:495g
靈敏度:103dB
頻率範圍:8Hz-55KHz
續航時間:13.5小時
充電時間(至充滿,使用自帶充電器):2.7小時
售價:999元美金

台灣總代理 台灣頭領科技
HiFiMAN: http://hifiman.com
更多HiFiMAN的報導: http://my-hiend.com/wp/category/brand/hifiman/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