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兩聲道的關鍵: 大放異彩的REL Acoustics超低音喇叭

REL Acoustics代理商大器國際在近幾次音響展上都展出REL超低音喇叭的動態搭配,表現優異之餘,在市場上也大有斬獲,本次12月份TECA音響展上,REL原廠人員也首次到台灣探訪,由國際業務總監Kirill Nenarokomov先生代表造訪寶島,並親身參與為期4天的音響展會。

以完美銜接主喇叭為基礎
展覽當中使用的是REL S/510超低音,而且一共採用4個,左右聲道各兩個,並與搭配的主喇叭GoldenEar BRX小鋼炮級的書架喇叭採用堆疊方式展出。透過與個頭不大的書架喇叭搭配,充分展現出超低音對於聲音的幫助,從這可以進一步看出REL之所以在近年銷售長紅的原因。在與Kirill Nenarokomov先生訪談的內容中,他充分解釋了REL的優異之處,首先REL在設計超低音時是完全以”最高品質”為設計原則,用途就是要讓其與兩聲道主喇叭完美搭配,讓喇叭系統能夠發出全頻段的聲音,由REL補足低頻段的區域,重點是要完美銜接、聲音上毫不突兀,甚至讓聆聽者察覺不出超低音的存在。

得到完整的音樂全頻段
在搭配落地喇叭或是已經具備低頻能力的喇叭時,可以將REL的發聲頻段調低,只補極低頻的部分,搭配書架或小型一些的喇叭則可讓發聲頻段高一些,從低音開始補足,REL所帶來的不只是低頻段的改善,更能讓整體全頻段都更加優異。在沒有超低音幫助下,原本的系統為了榨出低頻經常需要給予喇叭一定的電流才足以推動低頻,整體中高頻段與低頻的均衡度會受到音量影響,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小音量下,很多喇叭是沒有什麼低頻的,加上超低音後即便是在小音量狀況下,也能獲得充足的低頻段。在聽感上除了頻段更加完整,還會帶來寬闊的音場和包圍感,這是沒有使用過REL超低音的用家所難以想像的事情,因此代理商大器國際也很努力地在各場音響展上實際示範,讓更多人理解這件事情。

增強低頻段的豐富功能
而在國內外用家分享以及代理商示範中經常出現使用多個超低音且是以堆疊的方式擺放,這點在過去真的很少看到,Kirill Nenarokomov先生也解釋只使用一個超低音是混合左右聲道的原始訊號,在兩聲道的音樂檔案中本就分為兩個聲道,哪怕是幾十Hz的低頻也一樣,因此左右各擺放一個超低音才能夠讓聆聽者得到低頻或極低頻的正確音像位置以及描繪音樂原始狀態。而過去都將超低音擺放在低處,代表著低頻或極低頻只會出現在地板上緣,但實際上低頻音樂片段原本並不一定都僅存於地板上方30公分處之類,因此將超低音堆疊後也能將低頻發聲的高度提高,最明顯的是在包圍感上獲得重大改變。

著重箱體結構與避免振動
過去超低音較為人擔憂的是本身振動問題,因為單體的活塞運動通常很劇烈,REL針對箱體結構做出強化,超低音的底座也特別設計過,他們捨棄常見的四點角錐設計,採用兩側弧形大面積觸底底座,且是與喇叭單體運動相位一致的前後向,設計團隊認為可以更有效排除箱體振動。從展覽中將相對能量很小的GoldenEar BRX書架喇叭擺放在兩支10″單體的S/510超低音上方同時運作,還能獲得非常清晰乾淨的聲音看來,REL是真的很有一套,這也是每個參與展覽觀眾真實體驗到的事實。

一兼二顧的高電平輸入
Kirill Nenarokomov先生特別提到在REL超低音的設計上有一點非常特別,那就是High Level Input設計,這讓用家可以直接將喇叭連接至擴大機的喇叭訊號輸出端子上,左右聲道可以各自連接對應聲道的超低音,這樣做的好處是超低音可以得到的訊號品質與主喇叭相同,而非在前級以sub out的方式切斷頻率,超低音得到的也是與主喇叭一樣經過後級電路處理的完整頻段訊號,讓聲音重播在音質和音色上獲得一致性,幫助了音色銜接。另外一個好處是在實務上,沒有不能連接REL超低音的擴大機,因為就與給主喇叭的輸出相同,用家不用擔心線材接駁問題。如果用家不方便連接線材,或是超低音位置想擺放在後側,也能使用REL得無線模組,省去訊號線的使用,我也詢問無線模組和有線連接是否在聲音會有差異,Kirill Nenarokomov先生回答基本上沒有差異,就算有也難以察覺,用家可以安心使用。

最後Kirill Nenarokomov先生也透露REL在近五年來的全球業績成長非常快速,從2017年開始每一年都比前一年多出幾成銷量,台灣也是飛速成長,主要與兩聲道發燒友對於超低音搭配接受度越來越高,加上REL在世界各地的推廣也獲得很好的回響,使得原本就已鎖定兩聲道用家的設計方式順理成章深入市場。

總代理 大器國際: http://www.dachee.com.tw/
REL Acoustics: https://rel.net/
更多REL Acoustics的報導
本文專屬網址: https://tw.my-hiend.com/?p=55231

About Ted Chen

Avatar photo
MY-HIEND 資深編輯,主要負責採訪與器材測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