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匈牙利的音響品牌不多,然而Audio Hungary匈牙利之聲可是大有來頭,最早可追朔到二次大戰前,一家國營公司RAFILM專門從事專業與家用市場的音響生產,1951年,公司名字改為AUDIO、1956年又改為EAG,但因為EAG與德國公司AEG太像了,因此在1960年再改為BEAG(Budapesti Elektroakusztikai Gyár)。1971年BEAG在匈牙利的尼賴吉哈佐(Nyíregyháza)設立工廠,工廠名字為BEAG-Universil,主要生產變壓器,從1972年也開始生產音響相關的元件。
Read More »清澈無暇,活生動人的高級質感: Soulution 331綜合擴大機
來自瑞士的Soulution產品主要分為3系列、5系列與7系列,系列的數字越大等級就越高,因此7系列是旗艦,3系列為價位相對低之入門級產品,只不過Soulution跟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一樣,這裡的”入門”可不是一般的”入門”,指得是金字塔頂端用家的”入門”,因為一台3系列單機的定價已要台幣百萬以上。Soulution對產品的開發理念之一,就是先做到完美,因此旗艦7系列是最先發表的,之後才是中階5系列系列及最晚發表的3系列,從某種角度來說,能享受到7系列核心技術的3系列,是Soulution性價比最高的系列。
Read More »沉靜優雅,勻稱無瑕: Matrix Audio MP-1 + MA-1旗艦前後級
大陸近幾年來音響產業逐漸走向成熟階段,不少品牌都已經在國際市場交出非常漂亮的成績單,慢慢擺脫以往低價仿冒的不良名聲,許多廠商的研發團隊已經相當具有實力,擁有自主研發的能力,並能維持在成本上的優勢,性價比幾乎沒有對手。來自西安,2006年成立的Matrix Audio矩聲就是獲得成功的品牌之一,由三位對音樂、音響癡迷的年輕小夥子共同創立,Matrix為數學上的矩陣,由兩個維度所組成,對Matrix Audio來說,這兩個維度就是「聽」與「看」,所設計出來的音響產品要在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點。
Read More »匠人級的工藝,挖掘最深層的情感: Luxman L-505Z綜擴
在發表Luxman L-509Z新一代旗艦綜擴不久後,為造福更多燒友,日本Luxman以旗艦的技術下放,推出價位更親近的Luxman L-505Z綜擴,其每聲道可輸出100W(8歐姆),並內建最新高品質的MM/MC唱放線路,L-505Z的推出也是Luxman慶祝品牌2025年之100周年紀念的重要產品,Z系列的產品L-509Z、L-507Z、L-505Z也宣告正式齊全。505系列最早可追朔到2001年L-505f,不過最新的L-505Z已經脫胎換骨,包括運用了Luxman Integrated Feedback Engine System (LIFES1.0)及Luxm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ltimate Attenuator (LECUA)兩大核心技術。
Read More »自然地還原音樂真實之臨場感: Cary Audio SI-300.2d 綜擴/DAC
Cary Audio成立於1989年,原本工廠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的卡瑞(Cary),公司名也因此而來,後來因為業務發展與擴充需要,搬到附近的埃佩克斯(Apex)。Cary Audio至今已經有35年的歷史,其以高品質真空管擴大機聞名,在數位串流時代更是取得領先地位,所推出的高解析數位串流在功能與解碼能力都相當厲害,並且能以自家溫暖、密度高,具豐富音樂性的聲音優勢,讓即使是播放數位串流也有有如類比般的聲音感動,我們之前評測過的AiOS一體機可說是同價位難有敵手。
Read More »剛柔並濟,感性的樂章: PrimaLuna EVO 100真空管綜擴
不可諱言,在台灣晶體擴大機的流行似乎大於管機,我們評測過的擴大機也是已晶體機居多,或許大部分台灣的用家覺得真空管有其壽命,加上真空管會發燙、不小心撞到還可能破碎,真空管推力速度不如晶體機等等因素,所以雖然喜歡真空管機的聲音,最後還是選擇晶體機。記得20多年前我剛成為發燒友時,前幾年使用的反而都是管機,EL84、KT88、300B我都用過,前面的問題一點都不會造成困擾,反倒是自己會心癢難耐去換管,樂趣無窮。其實要選晶體機或管機,這有點像數位跟黑膠的比較一樣,誰也無法取代誰,忠於自己喜歡的聲音就可以。
Read More »音色優美醇淨,動人樂章直入心坎: MOON 641綜合擴大機
來自加拿大的Moon是少數擁有自製率最高的High End音響品牌,所有的器材都在自家的工廠設計生產、組裝與QC測試,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一開始就依自己的設計打造心目中理想的器材,而不用受制於別的供應商,公司最早可追朔到1980年,那時候公司名字為Sima Electronics,主要生產專業市場用的產品,但因為聲音表現很好,也受到許多一般的消費者購入,這也為後來的發展奠下了基礎。1990年代發表了Celeste系列,公司名稱也變為今日大家所知道的Simaudio Ltd,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後,推出MOON的系列更是全面性發展至今。
Read More »傲視群雄,日系綜擴的天花板: SoulNote A-3
能將一部綜擴做到這樣地步的可能也只有SoulNote,3系列是SoulNote的旗艦系列,而A-3是最後推出的一個產品,原因無他,SoulNote總工程師「加藤秀樹」先生將自家旗艦前級P-3與兩部旗艦單聲道後級M-3毫無妥協的整合在一個箱體當中,或許這種將前、後級整合在一台綜擴的設計概念相當常見,但如果您打開A-3內部一看,裡面滿滿紮實的用料,就知道加藤先生絕對是動真格的,整部器材也來到31Kg之重(含包裝的話更達到41Kg)。
Read More »法式的美感浪漫: Jadis Orchestra 40 Anniversary綜擴
真空管機的代表肯定無法不提來自法國的Jadis,相較晶體擴大機,管機在台灣一向是叫好不叫座,唯獨Jadis是例外,本地不少是Jadis的忠實用家,甚至採用電子分音大玩多部後級大有人在,可見其魅力不同一般。Jadis於1983年由Jean-Paul Caffi與André Calmettes所創立,位於法國南部奧德省的維勒迪貝爾(Villedubert),創立之初,每一台Jadis的產品都是一台一台純手工生產,隨著規模越來越大,才開始有更多的員工與生產設備加入。
Read More »一圓High End夢想: Marantz Model 50綜擴與CD 50n唱盤/DAC
身為發燒友30多年,最有感概的是High End音響的價格如同房價一樣呈現倍數成長,能擁有一套High End音響似乎已變成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好在還有些知名的老品牌堅守價格,讓薪水一族無需太大負擔就能一圓High End夢想,Marantz就是其中之一,我還記得剛對兩聲道音響有興趣時,能擁有一套Marantz的綜擴與CD機就是我的目標。2023年是Marantz成立70周年紀念,原廠特地選在年底的巴黎音響展上發表了最新的Model 50綜擴及CD 50n唱盤/數位串流DAC,為具有更高性價比的中階型號。
Read More »百年限定,一絲不苟的日本極致工藝: Luxman L-509Z旗艦綜擴
1925成立即將迎接品牌100周年紀念,日本Luxman將陸續推出許多值得珍藏的精品,要知道能有百年歷史的品牌已經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說是High End音響絕對是少之又少,Luxman首部綜擴SQ-38發表於1964年,SQ-38系列目前已經是日本Jazz Cafes的經典器材之一,本次評測最新發表的L-509Z旗艦綜合擴大機除了使用了Luxman最新前級與後級的創新技術外,並傳承了SQ-38的經典精神,取代了前一代的L-509X,L-509Z除了在聲音有所提升外,提供了可調增輸出的唱放前級,更容易對應不同的唱頭需求,這對想要聽黑膠的朋友來說無疑地是非常需要的功能,其他還包括了重新設計了更細膩多種的EQ音色調整,新增了12V連動介面、LED音量顯示、前方面板的靜音切換及4.4mm的平衡耳機輸出等等。
Read More »“X”元素加持,觸動心靈的情感悸動: Esoteric F-01純A類擴大機
在F-03A與F-05綜擴發表將近8年後,Esoteric終於推出更高一階全新旗艦技術加持的F-01與F-02綜擴,與之前一樣,其中F-01為純A類設計可輸出30W(8歐姆)、F-02為AB類設計可輸出120W(8歐姆),用家可針對喇叭的特性與聲音偏好來選擇,若是較重視音質的,當然以純A類F-01為優選,若是喇叭比較難伺候或是喜歡極大動態與絕對速度反應者,那可能F-02就較適合你。
Read More »再生動人樂章,限量擁抱1973復古情懷: NAIM NAIT 50綜合擴大機
為了慶祝品牌成立50周年,英國High End音響大廠特別推出NAIT 1的復刻版本NAIT 50,而且全世界限量只有1973台,賣一部就少一部,極具有典藏價值。Naim於1973年由Julian Vereker先生所成立,他對生活充滿幹勁,除了是一位賽車手外,更是一位企業家與自學工程師,對音樂擁有高度的熱忱喜愛,60年代經常與朋友聆聽音樂與進行現場錄音,不過他也發現目前的音響系統跟他聽到的現場音樂還有一段差距,因此他便決定要自己設計擴大機與喇叭,在Naim成立10年後,終於品牌第一部綜合擴大機NAIT 1(NAIT)正式誕生,定位在入門的擴大機,內建高品質的前級,NAIT 1也奠定了NAIM的招牌聲底至今,滿滿地類比韻味與豐富地音樂性。NAIT 1採用極為巧妙的鞋盒式(shoebox)設計,1988年發表的NAIT 2依然採用同樣的鞋盒式設計。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