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 旗艦喇叭

今天在試音室裡面仔細聽了L-707A Signature, 只有一個字”爽”!爽什麼?爽的是我當初果然沒有看走眼, 今年音響展我呼籲大家這對喇叭一定要去聽, 因為我感受到非凡的潛力,怎知…..沒啥迴響…..哈哈~現在L-707A進了試音室, 經過調整, 我只能說好可怕的解析力, 好可怕的精準!自從試音室加入了Lavry DA924, 音場的描繪以及錄音當中的情感表現無疑, 音場的描繪這沒甚麼好說的, 形體大小, 相對關係, 以及絕對位置的深淺長寬,已經逼近這個空間該有的潛力,錄音當中的情感試甚麼? 對我而言, 是系統的解析力, 這其中可能又與是噪訊比息息相關, 用一般的話語就是細節還原了多少,當細節越多的時候, 越能夠還原當時錄音的情境, 那麼便能感受到歌手/樂手當時的情緒, 就能明白一張專輯製作的用心,這說來或許有點抽像, 但是只要聽過一遍其實很容易理解的,而換上L-707A, 我只能說本來以為已經離現場夠進了, 卻又是狠狠再進了一步!各個樂器或者樂手之間的相對距離感居然又拉得更開了! 或者應該說彼此之間的定位/形體的存在感更清楚了, 發聲的中心與擴散出去的氛圍很容易區分,而這對喇叭的潛力尚不止於此, 我與小葉還在嘗試搭配, 擺位! 擺位可是個大問題, 因為這喇叭很不好移動!而試音室今天也進駐一項秘密武器! 才剛剛開機就已經展試非凡實力, 等Run開之後不知整套系統是如何驚天動地!

說這張錄音, 不如說試想說說DG的錄音,DG的錄音, 老實說我聽過能夠表現好的系統實在不多,DG的錄音很容易在不平衡的系統上被誤認為生冷, 呆板, 數位聲等負面形容…..但事實卻非如此,新的DG的錄音走的是平衡, 錄音師/製作人試圖呈現的大部分都是一個不浮誇的表達……這些錄音並不討喜, 不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當系統一切的元素都到位時, 這些錄音呈現的幾乎就是在現場聽到的感受,有差異嗎? 當然有, 規模當然差很多, 音樂廳那麼大, 一般的視聽空間能有多大呢?但是如果是等比例的縮小, 那就對了!套句小葉講的, “這片的曲目跟那天王羽佳演出的曲目差不多, 我聽到的感受就跟現在聽這片CD一樣!”一套音響能到這種程度! 那還求些甚麼~~

名稱:  51N4BpwTLzL._SL500_.jpg<br /><br /><br />
瀏覽次數: 805<br /><br /><br />
文件大小:  51.8 KB

磁鐵是箱體間主要傳輸的導體 (不是用跳線),超級Special,我常喜歡用一些流行或是較為RAP搖滾的音樂來測試系統,今天就聽了Michael Jackson與MC Hammer兩張,Lipinski精準、非常輕鬆的展現所有的頻段與細節,越來越能體會到這喇叭的旗艦出色之處了

羽佳這張唱片透過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的重播,那錄音的氛圍非常完整的重現了,彷彿一台鋼琴就坐落在兩個喇叭之間,離喇叭一小段距離,琴音瀰漫在喇叭距離後牆之間這個空間當中,那個空間感實在太過明確,這種細節這種如鏡影般的投射是一種很微妙的感覺,重播的現場還能夠再貼進多少?,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是我在試音室中聽過最透明的一對喇叭,它對錄音中細節的還原能力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但它是不是最好聽的?目前來說還不是,它少了一分溫潤的感覺,但就像我前面說過的,這對喇叭還太新,能不能變得更好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但是就一對監聽喇叭來說,我只能說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達到了至高的成就,你聽到的,就是你從CD中能夠擷取到的,這一點,我很肯定!

現在的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已經跟在音響展上的表現以及剛進駐My-Hiend試音室時有了很大的不同, 當然在這段時間內我們也嚐試了許多不同的搭配,最早搭配自家的後級, 但不幸地與試音室內的Gryphon前級似乎有阻抗搭配上的問題, 無法發出令人滿意的聲音, 有些明顯的失真,因此我們用Simaudio 600i限量版縱擴來推過一段時間, 這樣的組合不能說不好, 但是卻可以讓人感到並不完全合適, 因為從一開始就可以感受到L -707A Signature是對很精準很中性的喇叭,Simaudio 600i會太過突顯其監聽的本色, 而少了一點音樂該有的溫暖,也因此後來我們改採用表現令我們十分驚艷的BMC CS2搭配Gryphon前級來推,但不知怎麼, BMC搭配上Gryphon若要轉到合適的音量, 總是讓CS2遊走在極限 (根據CS2說明書上的提示),也因此, 我們只好拿下Gryphon前級,哇!! 世界從此變得不一樣,或許也是喇叭Run到一個程度了吧! 現在的聲音, 音場描繪之精準, 長寬高(最重要的高度!)無一不是很高的水準, 各個聲源的相對位置, 分離度, 存在感, 都是非常的突出!特別的是這個聲音不只是精準而已, 更重要的是他的聲音很溫暖, 很活, 很鮮明, 是在聽音樂, 而不是在聽聲音,監聽並不等於冰冷, 我們應該用”鑑聽” 這兩個字, 鑑賞與聆聽錄音最真實的原貌,在這些調整的過程當中L -707A Signature都確實反應出前端的變化, 而在調整完成後, 它也確實反應出每張錄音的不同,真的是很敏銳又細膩的系統,接下來或許要開始考驗大描繪大場面的動態與魄力, 簡言之就是規模感。

非常感謝代理商midimall的人費了非常大的功夫將這對喇叭搬到MY-HIEND的試音室中讓我們能仔細認真的深入瞭解這對喇叭,或許在上次的音響展中有不少的朋友已經對Lipinski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就算再厲害的喇叭,在展覽那樣的空間當中,也只能小小發揮,未能盡情發揮,在MY-HIEND試音室中,至少我們給予L -707A Signature一個較為公平的對待。L-707A Signature其實每邊其實是由三個獨立的音箱所組成,包括中間主要的音箱,及上下兩節的低音音箱,用家可以選擇要選購單中間一個,或是兩節、或是三節,但是一定要先決定,因為原廠的分音線路是不一樣的,若原本一節,要再加上一節,分音器也需要重新調整。至於最下方高高的底座是錄音室裡用的版本,另外還有一個較低的底座則比較適合家用,原本在試音室中也是比較適合較低的底座,但是因為代理midimall正在加訂當中還沒到,所以先用錄音室版本的地座,這樣會不會太高,實際上聆聽是有點高,為了克服這點,我們聆聽時不坐在一般聆聽用的沙發,而是搬了一個較高的椅子來當黃帝位,這樣就解決了這個高度的問題。

這喇叭一開始在試音室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擺位一旦決定就無法調整,因為喇叭太重了,而且底座下方又是止滑的設計,一旦決定位置就無法再更動,因此midimall一開始就決定了喇叭的位置,後來我們也無法再就喇叭的位置進行調整,不過這問題也不大,好在一開始抓的位置基本上沒有偏差太多,再加上這喇叭的設計特性(容後說明),因此喇叭擺位也就沒問題。原廠有針對L-707A Signature設計了Bi-Amp的後級L-401 Monoblock,以讓L-707ASignature有著最好的表現,L-401可輸出200W @ 8ohms,並且有分音曲線的設定可針對L-707ASignature最佳化,當然是驅動L-707A Signature最好的選擇,可惜的是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前級無法跟其很好的匹配,因此只好改採用Simaudio 600i或是B.M.C. CS2來進行試聽,再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整與聆聽,目前L-707A Signature已經發揮到一個很高的水準,我們也對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那麼L-707A Signature的聲音表是怎麼樣的呢?L-707A Signature是一對毫無多餘贅肉聲音全頻段的喇叭,在這麼長時間的聆聽下,我發現無論是高頻、中頻或是低頻,L-707A Signature都是很精準、精確的呈現出來,這種特性,不免讓我思考設計師Andrew Lipinski對聲音及在設計這對喇叭時的想法,我們在L-707A Signature上可以看到許多特別的地方,而其共同的方向正是為了精準再生全頻段的聲音。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其採用獨立的音箱設計,避免不同頻段的聲音相互干擾,而且不同頻段對箱體的設計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再來是其最大的單體只有7″,但是使用了8顆,我們都知道要再生的低頻,有兩個方式,一個是用大的單體,一個是用多個單體,前者的好處是一個單體就可再生低的頻段,缺點則是單體越大失真就較能控制,對擴大機的趨動要求也越大,使用多顆較小單體的好處剛好跟其相反,失真小也較容易驅動,缺點就是要佔用較多的空間,也因此通常多單體的喇叭都很高,為了精準的再生中低頻,這8顆7″的中低音單體是使用特定的玻璃纖維材質,與高音採用MTM(Midwoofer-tweeter-midwoofer)的配置方式,讓低音的能量也能更均勻的分配在空間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上下兩節的箱體,是呈現往內凹的幅度,這點也可以避免中低音與天花板、地板所造成過多的能量累積。

高音部份,L-707A Signature使用了顆相當經典的尖鼻子高音,這顆高音的高頻特性非常的好,你也可以看到在這顆高音的旁邊,Andrew Lipinski設計了號角漸層式的吸音綿,讓高音的指向性及控制了多餘不必要的擴散。L-707A Signature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3節箱體間的連接、包括訊號的傳輸是使用強力磁鐵的,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也很佩服Andrew Lipinski有這樣的想法,透過強力磁鐵,上下兩節的箱體安裝位置可以非常準確,且根據原廠的說明,這種傳輸方式更為平順,尤其是在低阻抗的傳輸部份,這樣也省下箱體間多餘的端子與線材,更為直接。為了追求精準毫無贅肉的聲音,Andrew Lipinski精心打造、設計出這樣獨一無二的產品,絕對可在當世頂級喇叭上記上一筆,在這還要告訴大家Andrew Lipinski是非常厲害的金耳朵,是目前唯一一位在美國國家標準局(US National Bureau Standards)原版以及數位拷貝的盲眼測試中,獲得滿分的工程師。L-707A Signature的誕生與聲音表現,確實也讓我在其上面感受到Andrew Lipinski這位金耳朵對聲音的敏感度。

一套系統的好壞在於哪裡? 「監聽」這一詞是否被濫用? 什麼又叫做中性精準?

我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 一套系統的好壞許決於它還原存在與載體當中訊號的能力, 監聽這一詞確實是被濫用以及誤解了, 而中性精準並不存在絕對量值, 而是在某個範圍內對於載體當中的訊號做最大的還原.如果說中性精準等於清淡無味, 那這樣的聲音有何趣味? 如果音樂本身是富有情感的, 但透過一套所謂「中性精準」的系統撥出來卻是索然無味, 這套系統是不是有問題? 真的是「中性精準」嗎? 我從不諱言我對聲音有自己的偏好, 我喜歡大開大闔的聲音, 我喜歡犀利的動態, 音壓的震撼, 對於低頻的要求要高過於我對高頻的接收能力, 我認定的High End標準是什麼? 密度! 至高到至低, 全頻段高密度的表現! 在這幾個前提之下, 一套系統若能展現出真實的樂音, 對於不同的錄音手法, 錄音地點, 不同的樂手, 不同的後製手法都能夠有區別度, 那就是一套「我喜歡且中性精準」的系統.

而真實的樂音, 評斷的標準當然來自現場, 但是一般人對現場的定義太過狹隘, 有許多系統標榜「還原現場」, 但是我怎麼聽都不能相信這套系統能夠還原我聽到「土公仔樂隊」, 嗩吶, 小喇叭, 小鼓等樂器那種直接不壓縮的動態. 一套系統若還原的「現場」永遠都是國家音樂廳最後面的位置時, 那它真的是套很精準的系統嗎?寫了這麼多? 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想要表達的是, 當我們一直在用形容詞去描述, 評論一套系統, 一件器材時, 我們到底成就了什麼樣的目的? 每一套系統都精準, 都動人, 動態都很大, 密度都很高, 音域都很平衡, 那還有差異嗎? 器材評論其實很簡單, 像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這樣的喇叭搭配出來的系統播放每一張專輯聽起還都不一樣, 這就是一個絕對的標準, 而且每一套系統對於這個條件標準的反應能力是真真實實不同的, 有些系統就是怎麼聽都是一個樣, 不好嗎? 我不敢這樣說?但絕非我喜歡的就是了.

如果你與我對音響重播有一樣的要求, 喜歡去鑑賞不同的錄音, 不同的美學, 而不是過分(因為你不可能不這樣做, 我自己也做不到)把自己對聲音的想法投射到系統之上的話, 那你一定會喜歡Lipinski L -707A Signature, 因為我非常喜歡!

全文報導 (MY-HIEND電子雜誌第5期)

About Leo Yeh

Avatar photo
身為發燒友已經將近30年,每天沉浸在High End音響的世界中,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