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核心好聲關鍵,耳聽為憑: audioquest麥士音響鑑賞會

audioquest(aq)近來非常積極推廣,畢竟音響不光是技術要到位,更重要的是要耳聽為憑,透過舉辦活動邀請大家前來實際聆聽是最有說服力的方式。本次鑑賞會特別選在桃園的麥士音響,由audioquest亞洲區銷售經理Scott Shih主講,audioquest全球銷售總監Adam Shaw-Cotterill也特地親臨現場與大家交流,鑑賞會採用邊介紹邊比較試聽的方式,讓與會的媒體與愛樂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桃園麥士音響

左為aq亞洲區銷售經理Scott Shih,右為aq全球銷售總監Adam Shaw-Cotterill

機會難得,當天吸引不少發燒友前往參加

aq一開始就表明,線材用來傳輸訊號之用,並無可能將原本就沒有的訊號從無生有,好的線材是要盡量原汁原味的保留原本訊號,aq設計線材的宗旨正是”Do Not Harm”,保留最完整的訊號,消除阻絕所有可能的噪訊干擾。為了達到此目標,aq掌握設計線材的4大核心關鍵,包括單芯導體(Solid Conductors)、材質品質(Metal Quality)、方向性(Directionality)及噪訊消除(Noise Dissipation)。

aq研究發現,每一股導體都有如獨立的一根天線一樣會引進噪訊,越多芯、越多股的線材彼此間的接觸點也越多,訊號傳導時也會在不同芯的導體間不可預測的移動,因此採用多股多芯設計的線材往往會擁有較多的失真與雜訊,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aq從入門線材就開始採用准單芯導體(Semi-Solid)的設計,並重視其軸心的方向(True-Concentric)讓導體間的接觸點降到最小,盡量讓訊號傳輸時更順暢,而高階的線材則直接使用單芯導體各別包覆,完全避開多芯絞繞的缺點。

導體材質方面,aq直接使用道路品質來說明,越好的道路表面越光滑,線材導體也是,越好的導體表面也就越光滑,因為集膚效應的關係,訊號大多遊走在導體表面,因此aq還會替導體做多次拋光,透過導體的純度提高與結晶數量的減少大幅提升傳導性,aq的導體由入門到高階分為三個等級: LSC(Long-Grain Copper)、PSC(Perfect-Surface Copper)、PSC+及最高階的PSS(Perfect-Surface Silver),PSS也是目前傳導最好的導體。

另外導體在製作時是有方向性的,aq會注意線材方向性一致的所有細節,每綑原料導體線材都會送進實驗室尋找最佳的方向性,並且從表面拋光時就會開始順應方向性加工,因此在每條出廠成品線材上都會標示箭頭,讓用家可以遵循使用。為了消除RF噪訊,aq發明了獨家專利,也就是最為知名的DBS(Dielectirc Bias-System)系統,透過直流電產生穩地的磁場,讓線材內部絕緣層的分子達至飽和及極化,從而有組織地排序,大幅減少非線性時間延遲和誤差。Scott還提到了無特性阻抗技術(ZERO Technology),原因為不同極性接近時亦會產生干擾,透過此技術能減少正負極導體的相互影響,確保了無壓縮的電流傳輸,讓動態與頻寬都更好。另外在噪訊處理方面,aq使用的方式並非一昧隔離,而是會透過接地引導將內部噪訊吸收後導流出去,達到治本目的。

這張照片中手機所使用的軟體能偵測到現場環境中充斥的無線電波,這些電波訊號會被設計不夠良好的線材吸收進入音響系統當中,就如同以前的收音機一樣。Scott也舉例過去父親的音響系統在少有無線電波的年代所撥放出的聲音和充斥無線電波的現今是完全不同的聲音記憶。很大原因就是過去音響系統包含線材都不會對無線電波的干擾做處理。

在介紹每一個技術時,中間都會安排線材直接試聽比較不同,畢竟再多的技術最後還是要以耳作收,這也是aq在國際上各大展覽最常使用的方法,雖然很費時費工,但絕對是最有效的展示方法,地上滿滿的線材都是為了今天的體驗會所準備

在介紹線材後,接著介紹aq另一個也相當有名的電源相關產品系列,從入門到最高階都有,並直接使用EMI測量使用不同aq電源處理器的對噪訊抑制的差別。

Niagara 7000旗艦電源處理器,超過23個差模濾波及20個共模濾波,最高可校正處理高達90A的瞬間電流峰值,並搭載獨特的Dielectric-Biased Symmetrical隔離變壓器

整個鑑賞會可說是讓前來與會的朋友對aq都有產品更有進一步的認識,並且透過實際聆聽比較直接瞭解各種技術展現在聲音上的不同,更有體會。我們也在活動結束後專訪了aq全球銷售總監Adam先生。Adam表示礙於時間有限,今天的鑑賞會只能非常有限的展示aq產品其中最精華的一小部份,就如同世界有超過200多個國家一樣,但也可簡單重點式的區分為6大洲,aq光喇叭線就有32種,我們今天僅演示主要的5種而已,其他的線材也是一樣,Adam加入aq已經有10年之久,aq仍然不斷的在創新與進步,產品線也越來越廣。audioqest由William(Bill) E Low先生於1980年創立,他原本是經營音響店,生意相當好賣出許多非常好的音響產品,除了是發燒友之外,他本身也非常喜愛音樂,有趣的是在當時線材都是買器材免費贈送的,可能你器材上用的線跟用在電鈴的是一樣的,這讓Bill非常受挫,畢竟器材這麼好,但用來連接的線材卻是如此普通。Joe Harley,也是audioquest的產品發展主管,目前在audioquest已經有將近36~37年,與William有著相同的想法,兩人想要做出更好的線材,讓這些好的器材能有最好的發揮,不要讓線材造成訊號傳輸的損失,這也是audioquest “Do No Harm”的中心思想,同時audioquest也絕不添加任何東西到音樂訊號之中,越中性越好。1984年Billy發表的Type 4喇叭線即採用單芯線,並發現負極訊號如果比正極訊號路徑更有效率,那麼就會將底噪降低,聲音也更為平順乾淨,Bill還發現如果在負極導體絕緣加入碳,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且聲音會為溫暖豐富。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40多年間,aq不斷的研發出新的技術與產品,audioquest同時也非常重視來自代理商、經銷商與用家的意見回饋,並且在不同的系統上測試線材是否一樣好。2012年aq相當幸運的聘請到對電源非常有研究的Garth Powell先生,尤其是電源濾波線路的設計,也促成Niagara系列的誕生。

市面上的線材非常多,且很可惜的是一般用家也無法分辨線材的基礎差別,很多廠牌可能買了現成的線材印上Logo就開始出售,audioquest的線材都是從無到有的設計,每一個款線材都是經過漫長的開發與反覆試聽的成果,一條線超過10年的研發是常有的事,例如firebird rca訊號線就是一個例子,audioquest之所以能受到這麼多肯定,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線材的原料、端子、製作工具、設計、生產…等等,每一個細節都是audioquest自家所完成,確保所有的品質為最好,包括audioquest使用的冷焊方式成本雖然高出很多,但聲音也是明顯好上許多。

Adam又非常興奮提到用在電源濾波器裡的Ground-Noise Dissipation (GND)專利技術,每一個插座都有兩條接地線,其中一條負責將噪訊導離訊號路徑,在較高階的aq電源線上也採用相同的概念。至今Bill仍100%擁有audioquest公司,可以完全繼續不妥協追求他的理想。

總代理 皇佳國際: http://www.royalbw.com.tw/
Audioquest: https://www.audioquest.com/
更多Audioquest報導請點此
本文專屬網址: https://tw.my-hiend.com/?p=66333

活動現場影片

About Leo Yeh

Avatar photo
身為發燒友已經將近30年,每天沉浸在High End音響的世界中,樂此不疲。